東西德合并后,雙方在收入、文化上的差異在電力市場上同樣存在,在購買力偏低的原東德地區(qū),電力價格卻高于更發(fā)達的西部地區(qū)。柏林墻雖已倒塌多年,可東西德電價的“柏林墻”,卻似乎仍未倒。德國的這一現(xiàn)狀,也給我們國內正如火如荼進行中的電改帶來了一些新的思考。
電價的地區(qū)間差異高達71%
不管是居民用電還是工業(yè)用電,東德的電價都普遍高于西德。以居民電價為例,除了位于德國東部的首都柏林以外,東德其他五個聯(lián)邦州的居民電價均高于西德的所有聯(lián)邦州。舉例來說,2016年東德地區(qū)圖林根州的居民用戶需要比西德地區(qū)不萊梅州的居民用戶多承擔10%以上的電費,由于德國電價在全世界范圍屬于較高水平,當用電量較高時電費的差異會非常大。如下圖所示,同樣位于東德的薩安州、薩克森州、梅前州和勃蘭登堡州的電價也明顯高于西德各州。
2016年德國各聯(lián)邦州居民平均電費(年用電量3500度)
電價的差距不僅存在于東西德之間,同樣也存在于城鄉(xiāng)之間。在德國,城市的電價普遍要低于周邊的鄉(xiāng)村地區(qū)。2015年,除了巴符州的首府城市斯圖加特的電價略高于全州平均電價以外,其他各州首府城市的電價均低于全州平均電價。而當城鄉(xiāng)差異和東西德差異結合起來的時候,德國電價的地區(qū)差異將進一步放大。例如位于西德的城市庫克斯港,2015年用電量3500度的電費只有約730歐元,而位于東德的小村鎮(zhèn)博爾納,等額年用電量的電費卻高達1250歐元。作為收入偏低的東德農民,卻要承擔比西德城里人高出整整71%的電費!供電服務作為一項普遍性服務,在德國這樣一個講究公平的國家存在這樣的價格差距確實不得不讓人感慨,德國電價的“柏林墻”依然堅挺。
電價地區(qū)差異的最大原因來自于輸配電價
為何德國電價地區(qū)見的差異如此之大呢?要搞清電價地區(qū)差異的原因,首先需要先看一下德國電價的構成。如下圖所示,以全德平均居民電價為例,占比重最大的前五項為輸配電價24%、可再生能源分攤費23%、上網電價21.2%、商品增值稅16%和電力稅7.4%。
德國2016年居民電價構成
這五項當中,可再生能源分攤費、商品增值稅和電力稅的額度為全國統(tǒng)一,不存在地區(qū)差異。由于德國電力市場的高度自由化、跨地區(qū)交易的高度靈活性,上網電價這一項的地區(qū)差異也并不明顯。而占比例最高的輸配電價,卻是一個地方一個價格。在德國有4家輸電網運營商(TSO)和800多家配電網運營商(DSO),每一家的輸配電價都是單獨制定各不相同。德國地區(qū)間輸配電價的差異跟地區(qū)間電價差異分布基本一致,如下圖所示,東德的輸配電價明顯高于西德。因此可以說,德國電價地區(qū)差異的最大原因,正是來自于相差巨大的輸配電價。
德國居民年用電4000度輸配電費
輸配電價地區(qū)差異的原因
在分析輸配電價地區(qū)差異的原因之前,需要先找出影響輸配電價的幾個主要因素。確定某地區(qū)輸配電價的時候首先要考慮的就是與用戶端相連的DSO的成本支出。而這其中,最主要的部分包括:電網投資建設和運營成本、輸配電累加支出和免過網補貼支出。除了電網成本以外,輸配電價的高低還跟該地區(qū)的用電需求有關,用電量越大,則電網利用率越高,平均到每度電上的輸配電成本也就會降低。
1電網投資建設和運營成本的差異
按照德國能源轉型戰(zhàn)略的目標,2030年德國可再生能源發(fā)電的比例要達到50%以上。東德地區(qū)在這點上顯然走在了前列:2011年時,東德便已經完成了2030年的目標,薩安州的可再生能源發(fā)電比例更是在2012年的時候就達到了96%。然而風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由于其不穩(wěn)定性給電網造成了成本上的增加,且大量可再生能源發(fā)電都以分布式形式接入了電壓等級相對較低的配電網,電網原本單向潮流的特點因此改變,這也對電網的升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東德由于其更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電力接入,電網投資建設和運營成本也因此普遍高于西德地區(qū)。此外從資本的角度考慮,東德地區(qū)電網很大一部分都是兩德統(tǒng)一之后所建,投資成本尚未回收,債務尚未還清。
2輸配電累加的放大效應
德國輸電定價機制為自高壓等級向低壓等級分層累加的方式,TSO向DSO收取輸電費,該DSO再向電壓等級更低的DSO收取配電費,而最終層層累加的過網費都成為與用戶直接相連的那家DSO的成本支出,這就是所謂的輸配電費累加。東德各電壓等級的電網成本都普遍高于西德,通過輸配電費累加的效應,受端落地價的差異也被進一步放大,電壓等級越低,東西德輸配電價的差異越明顯。
3免過網補貼的差異
按照德國《電網使用費條例修正案》規(guī)定,分布式發(fā)電就近消納不需要經過高電壓等級的電網,可以降低電網的壓力,為此電網運營商需要向分布式發(fā)電設備支付所謂的免過網補貼。此項政策本是為了鼓勵分布式發(fā)電的發(fā)展,然而卻也增大了東西德輸配電價的差距:東德地區(qū)可再生能源分布式接入的量普遍高于西德,為此東德的電網運營商也需要付出更多的免過網補貼。統(tǒng)計顯示,2014年度東德TSO50Hz區(qū)域內的免過網補貼支出超過西德的三大TSO排行第一。
2014年德國四大輸電網區(qū)域內免過網補貼的支出
4用電需求的差異
與成本高昂相反的是,東德的用電需求卻低于西德。東德在人口密度、工業(yè)分布密度、人均用電量等各方面都低于西德,這導致東德的電網利用率也遠低于西德。下圖顯示了德國各州平均每平方公里內的用電需求,可以看到,排行最后四位的聯(lián)邦州全部位于東德。
2013年德國各聯(lián)邦州用電需求密度(不含3個城市州)
更高的電網建設運維成本、輸配電費累加的放大效應、更多的免過網補貼支出和相對疲軟的用電需求,這些正是東德輸配電價高于西德的原因。而鄉(xiāng)村電價高于城市電價的現(xiàn)象也可以用同樣的理由來解釋。隨著可再生能源、分布式發(fā)電的進一步發(fā)展,這些問題或許會越來越嚴重,如若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德國電價的“柏林墻”也將難以推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