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阿曼益貝利光伏總承包項目在迪拜簽約,這是華東院當時在海外裝機規(guī)模最大的新能源項目。歷經兩年建設,如今益貝利光伏電站已在阿曼北部的沙漠中迎光綻放,其成功建設不僅得到了業(yè)主、當地政府的充分肯定,也為走出國門、走向世界遞上了一張新名片。
置身電站中央,仿佛置身黑色的海洋。一排排光伏板好似向遠處無限延伸,即便聚精會神地盯著看也望不到頭。第一次來到這里的人,無不感嘆電站之大所帶來的震撼,其廣闊程度相當于1600個足球場拼在一起的大小。若是越野車駛過帶起一縷沙煙,則頗有幾分“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雄渾壯闊。
精細設計:引領中東地區(qū)大型電站運維趨勢
益貝利項目裝機607MW,年發(fā)電量1598GWh,可滿足當地3.3萬戶家庭的年用電,對于當地多樣化能源結構、改善高峰期電網調峰能力,緩解阿曼馬斯喀特及北部地區(qū)的高峰期電力短缺,具有重要意義。
高溫、戈壁、大風是項目團隊首先必須要克服自然因素。阿曼熱季溫度平均在40攝氏度以上,即便晚上也不例外,對光伏板、主變、逆變器等設備的設計施工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風時常光顧廣袤荒蕪的戈壁,卷積沙粒形成沙塵暴,極限風速達45米每秒。風暴來臨的瞬間,黃沙遮天蔽日,“滿嘴沙子,無法睜眼,感覺房子都要被吹跑了”,風暴過后更是一層厚厚地灰塵積落在光伏板上,對發(fā)電效率產生負面影響。
為了應對沙塵暴對發(fā)電產生的不利影響,項目團隊進行了敢為人先的嘗試——將光伏智能清掃機器人運用到平單軸支架上,清掃機器人自動定期清理面板上覆蓋的沙塵,“這也是全球首次如此大規(guī)模地運用這種新技術,以往都只是運用到光伏的固定支架上或者小范圍地運用”,引領中東地區(qū)大型電站運維的主流趨勢。
除了克服自然環(huán)境的不利條件,設計團隊想方設法提升電站的發(fā)電效率,益貝利項目成為世界首個組合使用“平單軸跟蹤支架+N型雙面光伏組件+反光膜材料”發(fā)電模式的電站。簡單來說,平單軸跟蹤支架可根據太陽所在方位自動調整角度,以使光伏面板始終面對太陽;雙面光伏組件則使面板背面也可以發(fā)電;地面上鋪設的反光膜則把更多光能反射到光伏面板。益貝利項目還首次解決了光伏跟蹤系統(tǒng)與自動清洗系統(tǒng)的適配性設計,實現機器人與跟蹤支架的相互協(xié)調工作,這些先進技術的應用,都大大提升了光伏發(fā)電的效率,為這片沙漠能源“綠洲”的茁壯成長澆灌創(chuàng)新養(yǎng)分。
同時,精細化設計理念在益貝利項目也得以充分體現。就拿樁基而言,益貝利項目采用外圍、內圍、深內圍的樁基設計,最外圍的光伏板受到風沙的影響會比內圍的大,因而樁長較深;內圍、深內圍方陣在外圍光伏板重重遮蔽下受到風沙影響較小,而樁長較淺,從而降低建設成本。
又如電纜敷設,在以往光伏項目中,施工單位擁有很大的自由度來處置電纜的路徑,容易造成電材料的浪費。而益貝利項目通過使用我院自研的光伏項目軟件,自動生成以最佳經濟指標為目標的交直流電纜敷設施工信息模型,通過BIM模型進行設計交底,指導現場嚴格按照模型施工,加強成本管控。項目團隊還充分考慮地貌、地形條件、支架設計、組件安裝、電纜敷設等因素,通過精細化計算提升串聯(lián)組件數量,通過降低支架數量來減少投資成本、提升施工效率……獲得發(fā)明和實用新型專利41項,完成專著1項,發(fā)表科技論文8篇。
“有人說中東是EPC項目的墳場,益貝利項目是我們進去阿曼的第一個光伏項目,而且是特大型光伏項目”,項目副經理吳孝清說道。我們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
卓有成效:快速決策、動態(tài)管理
物資設備是光伏電站建設的核心,如何對其進行精細化管控是項目團隊一直在思索的問題。益貝利項目共計94個方陣,光是雙面太陽能板就需要約150萬塊,一批批物資設備漂洋過海從國內到阿曼,從排產、生產、裝船、海運、清關,到卸船、進場、保管、場內運輸、安裝,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滯后都可能造成工期的延誤。
項目團隊通過流程化的手段實現物資設備的動態(tài)管理、精細管理,卡牢每個環(huán)節(jié),實時掌握每一批次設備所處的狀態(tài):每天計劃生產多少太陽能板,實際生產多少;發(fā)貨多少批,現場施工每天需要多少;什么時候可以裝船,運輸周期是多久,什么時候到港清關;計劃什么時候進場,實際什么時候進場……精細到每顆螺絲、每個螺栓,做到問題提前排查,時刻心中有數。
即便設備已經進場,場區(qū)范圍如此之大、光伏組件和支架數量如此之多,場區(qū)內的保管、運輸也是不小的挑戰(zhàn)。項目團隊在場區(qū)BIM施工模型的基礎上,結合GIS信息,實現施工場地與交通路線的規(guī)劃,通過現場材料堆放、行車路線方案比選,提高場地利用率。
項目初期團隊就開發(fā)了KPI管理系統(tǒng),通過將項目建設任務拆解到每一家供應商每一天的進度,以天為單位進行進度跟蹤,時刻掌握項目進展,從而進行項目進度的及時管控,“即便是延誤,也要知道延誤幾天”。
為了提升設計工作效率,團隊對設計流程進行了重構,同時率先應用Think Project文檔及溝通系統(tǒng)等一系列信息化手段,保障項目信息收集、發(fā)布、反饋、存儲、檢索的及時和準確性,確保同業(yè)主、監(jiān)理溝通的及時性和文檔審批過程的全記錄,為項目動態(tài)管理提供強力支撐。
在項目建設的高峰期,時間就是最寶貴的資源。每天的午飯時間對項目管理團隊的核心成員而言都像是一場短會,項目經理、現場經理、總工程師等他們把午飯拿到一起吃,借著這個短暫的間隙交流當天各方面進展,“有什么問題、有什么可能的解決方案,基本上飯吃完了,下一步怎么安排也都清楚了”李久偉說,光伏項目就是在與時間賽跑,快速決策是致勝法寶。
至暗時刻:忍耐與行動
“萬事開頭難”,對阿曼項目而言最難的卻并不是開頭。2020年春節(jié)剛過,新冠疫情在世界各地四散開來,阿曼宣布邊境關閉,這一封就是半年,這對于即將進入生產高峰期的益貝利項目而言仿佛晴天霹靂,整個項目履約進入“至暗時刻”。
疫情首先帶來的問題是人員流動受阻,原計劃的施工分包隊伍無法進入阿曼境內,最高的時候,人力資源缺口達到了1000人。
那段時間,無論中方還是外籍員工,都在千方百計地通過各種渠道聯(lián)絡阿曼當地的分包隊伍。但在阿曼有著類似經驗的熟練工人并不好找,“一天至多能找到3—5個”,這個數量相較人力缺口可謂杯水車薪。國內的設計團隊無法到達現場,只能通過遠程連線來解決現場遇到的困難。看著進度表上“計劃”與“實際”兩條曲線的間隔越來越遠,團隊在漫長的忍耐中,努力著、行動著,等待邊境重開和拐點的到來。
另一方面,同樣是受到疫情的影響,一家光伏組件的供應商宣布無法再繼續(xù)為項目提供組件,數量占到所有組件的1/3。這意味著需要在全球疫情、阿曼封國的背景下,重新確定一家在質量、產能、價格方面均符合條件的供應商,重新安排物資采購、供應計劃。
焦慮、未知、五味雜陳的感覺不可避免地影響著團隊中的每一個人,大家都在這段時間默默忍耐著巨大壓力?!懊慨斖砩纤恢臅r候,想想一年以后發(fā)電時的喜悅,也就有了堅持下去的動力”李久偉說,他的“朋友圈”動態(tài)記錄著、見證著這一切。
實干是打消焦慮的最好辦法。在院后方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多次協(xié)商,很快供應商的替代方案就得以落實:由另一家供應商擴建生產線以填補組件供應空缺。為了確保一切按計劃進行,項目團隊安排專人駐廠跟蹤生產線擴建的情況,直至新的生產線按計劃順利投用。
解決設備供應問題的同時,項目團隊通過與參建各方的溝通協(xié)調,一致同意為益貝利項目建設“加資源”,參建各方的溝通會由原來的一周一次,變成了一周五次,“開完會再回去畫圖,今天一定要把某些圖紙關掉”李久偉說道,在疫情情況下大大保障了現場的施工進度。
疫情三年,很多項目員工與家人的見面只能通過視頻連線,也有的年輕同事回國辦完婚禮,就又匆匆回到項目上……也正是他們的付出,才讓整個項目平穩(wěn)運行。
疫情倒逼下的屬地化發(fā)展
也正是疫情導致中方分包團隊無法按時進場的緣故,倒逼著益貝利項目在屬地化發(fā)展的道路上加速前行。
項目建設過程中運用了大量外籍員工,來自23個國家和地區(qū)的人員參與了項目建設,僅是項目管理團隊中就有60多人是外籍員工。其中人員最多的施工專業(yè),20多人中只有2—3個中方員工。團隊予以外籍員工充分的信任,以能力決定職位,各部門既存在“中管外”,又有“外管中”。除了合同管理、財務等關鍵崗位由中方人員履職,團隊其他崗位基本都由外籍員工承擔。
談到多元文化背景團隊的管理,李久偉說“項目經理就像是球隊教練,以前是中方教練、中方球員,現在是中方教練和來自不同國家的外籍球員,如何去激勵他們團結在一起打贏一場球賽”。
“一些值得慶祝的時刻,我們就回來把所有人叫到一起,一起吃披薩慶祝一下”,又或是在營地席地而坐拍一張合照,中外員工同吃同住,不分彼此。
阿爾斯蘭是團隊中的一名外籍員工,一天晚上當他在檢查生產計劃的時候,發(fā)現臨時缺失了幾個電纜頭,而這幾個電纜頭可能會影響到第二天的施工進度。于是他在凌晨5點出發(fā),獨自驅車往返300公里把這幾個電纜頭買了回來,當早晨大家起床工作時,電纜頭已經擺在了桌上。
理解并尊重其他國家的文化背景是屬地化發(fā)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齋月是伊斯蘭歷的第九個月,該月名字意為“禁月”,按照穆斯林習俗的規(guī)定,在太陽升起和降落的期間,穆斯林人員不能飲水飲食。項目建設過程中發(fā)現,有大量的調試工作需要在齋月期間進行,加上阿曼當地高達50℃的高溫,這給會給團隊中的穆斯林員工帶來極大考驗。項目部根據現場中方人員比例和調試事項提前計劃,合理分配調試人員的工作時間和白、夜班,以確保調試工作能夠有序、正常進行,大家勠力同心把項目干好。
三年時光白駒過隙,經過阿曼益貝利項目建設,很多當年的光伏新人也已可以獨當一面。
益貝利光伏電站運營經理兼當地業(yè)主代表哈穆德在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也對項目建設予以了高度評價,“中國同事們待人友好、勤勞肯干、執(zhí)行力強”。他口中的這些中國同事們,現在已經重整行囊,繼續(xù)走向世界的四面八方,他們將為世界更多地方的綠色發(fā)展不斷帶來新的希望。
阿曼益貝利光伏項目
阿曼益貝利光伏項目團隊(部分成員)
評論